第236章 困曹窮曹疲曹!

    

-

另一邊。

淮南使團,楊弘也將使團內的官員召集起來,閉門議事。

“今日漢軍的那些新式裝備,諸位也都見識過了。”

“對於我們淮南而言,要想在這亂世爭得一席之地,道阻且長啊。”

袁胤在這之前。

即使看到兗州和司隸的富足,許昌和洛陽的繁華。

但依舊對於朝廷十分不屑,覺得這不過是勞民傷財,驕奢淫逸妝點出來的表象盛世。

可今日在北校場一番見識之後。

人袁胤大半生見識無數,也感到無比顛覆。

他知道,曹軍那各種能釋放雷霆的兵器,其實都是同一種路數。

可這雷霆兵器又是能飛,又是能萬箭齊發映紅夜幕,直至最後足足夷平一座矮山。

袁胤才後知後覺。

原來仗還能這麼打。

“曹軍裝備先進於我淮南之軍,且最近一段時間,曹軍征伐不斷,戰鬥經驗遠遠比我軍紮實。”

“若再給曹軍些時日,那便會成為我淮南不可戰勝之敵。”

楊弘點點頭:

“故而老夫以為,回汝南之後,並奏請主公,即刻發兵征討曹賊。”

一旁的司馬徽卻搖了搖頭:

“幾位大人把此事想得太簡單了。”

“幾位是見識過曹地的蒸蒸日上,見識過曹軍的神威,可袁公呢?壽春那些大臣呢?”

“從曹地回去的眼線為了恭維袁公,不僅不言曹地之繁華,還惡意抹黑曹地。”

“主公則以為,曹軍江河日下,曹賊命不久矣,壽春諸多大臣也以為,曹地不如淮南,洛陽不如壽春。”

“隻知曹軍擅長機巧之術,對於曹地,卻從未真正瞭解過。”

“使團回去,說出來的話,壽春眾人聽了,即使相信,也不會感同身受。”

“袁公更不會因為幾位大人的一麵之詞,就匆匆對曹軍用兵。”

這下,在場之人都不說話了。

楊弘也長歎一聲:

“水鏡先生所言極是,但眼下,即刻發兵滅曹乃是刻不容緩之事,回到淮南,我等儘人臣之事便可。”

“主公聽否,眾臣聽否,發兵與否,都不是我等使團眾人能夠決定的事情。”

就在這時候,不起眼的諸葛亮忽然來了一句:

“我以為,此刻最不應該和曹軍交鋒。”

諸葛亮這一席話,可把眾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哦?小友另有高見?”

楊弘對於語出驚人,一臉認真的諸葛亮感到很驚奇。

眾人的目光也都落到了諸葛亮的身上。

但大多都覺得諸葛亮這是年少無知,口無遮攔。

司馬徽也搖了搖手中的蒲扇:

“孔明,幾位大人在商議國事,不得造次。”

諸葛亮卻是一臉執拗:

“師父!”

“曹軍這次,校閱之意,就在威懾河北淮南!”

“現在,曹軍有了那日行千裡的鐵龍,輜重糧草調動,幾日之內便可完成。”

“而且曹軍的新式兵器,最大的優點就是頃刻之間殺人千百。”

“而且此次校閱,坤字軍,震字軍,還有冇露麵的巽字軍,都從關中西涼趕了過來。”

“想必今日過後,明日就會暗中調動至兗州徐州,來防備河北和淮南。”

“還不等我軍糧草輜重到位,曹軍一旦注意到淮南兵馬調動異常。”

“後果如何?”

在場眾人難以置信地看著諸葛亮,久久不語。

因為諸葛亮分析得太過於縝密了。

就在下一刻,楊弘從桌前起身,來到諸葛亮麵前:

“那依你之見,眼下該當如何?”

諸葛亮長歎一聲:

“無有見解!”

“動兵,則我淮南頃刻亡之。”

“不動,則尚可存續些時日。”

楊弘的目光瞬間暗淡下來。

“若徐州未曾落入曹軍之手,何來今日之困局?”

“難道,大漢的氣數,到現在還冇有儘嗎?”

“天子賣官鬻爵,讓權貼身常侍,外戚把持朝政,黃巾四起,狼煙遍地,屍橫遍野。”

“朝中公卿總說,苦一苦百姓,苦一苦百姓,黃巾之亂過去了,可天下卻是賤者愈賤。”

“先帝駕崩,十常侍之亂過去了,百姓的日子仍過得豬狗不如。”

“這樣的大漢,為何還得蒼天垂愛?”

“他曹操,不過是一竊權國賊耳!”

“那劉協,也是董卓所扶之偽帝!”

整個屋子內陷入了無儘的寂靜。

諸葛亮卻是不認同楊弘的話。

他覺得。

漢室不可亡!

“改朝換代,苦的何嘗不是百姓?”

“助我淮南,對付曹軍,我尚有一計!”

聞言,楊弘和袁胤,以及在場眾人都豎起了耳朵。

“簡而言之,就是困曹,疲曹,窮曹!”

“而這前提就是,維持和曹軍的休戰關係。”

“聯合河北,荊州漢中,巴蜀及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

“封鎖曹軍所有對外商路,並禁止各地購買曹地,尤其是洛商的貨物。”

“同時也嚴禁各地的貨物出口到曹地,尤其是礦產,糧食,鐵器、以及蔗糖等重要原料。”

“此乃困曹。”

“至於窮曹,就是用幾倍之高價,將曹地所急需的物資賣給曹地,同時,對於要出曹地到各地經商的曹商,要征重稅。”

“此乃窮曹。”

“而疲曹,則是聯合各家,兵馬頻繁在邊境調動操練,並大批派遣暗諜潛曹地。”

“製造假訊息,讓曹軍疲於奔波!”

“此乃疲曹。”

“如此兩三載,河北淮南兩大勢力,則是要擰成一股繩,一邊竊取曹地技巧秘術,一邊研製對抗曹地的兵器。”

“除此之外,便是籠絡民心,發展耕作,囤積糧食,在和曹地接壤之地,布工事,造天險,藏重兵。”

諸葛亮說出這些話,幾乎是一氣嗬成。

在場之人看著諸葛亮,一臉的難以置信。

“水鏡先生,你這小徒兒可真乃神人也。”

司馬徽嗬嗬一笑:

“他乃豫章太守諸葛玄之侄,諸葛亮,號孔明,乃我親傳弟子。”

楊弘自然知道諸葛亮方纔獻出之策有多麼寶貴。

“原來是琅琊郡諸葛氏的後人,果然天資聰慧。”

“待我回到淮南,就將高徒的計策,獻給主公。”

“那麼接下來,就要全力以赴接下來三日的大比。”

“此次河北使團人才濟濟,能摘得頭籌的,必然就是河北使團。”

“我們不與河北爭,隻需比過曹賊那邊即可。”

……

校閱結束之後,劉偕用內帑的錢犒賞參加校閱的大軍。

並將政事閣和軍機閣的眾人召集到了軍機閣議事。

“明日一早,乾坤兩軍調防兗州,震巽兩軍調防徐州。”

“大將軍火速回兗州坐鎮,一旦河北淮南哪方有兵馬異常調動。”

“不用請示朕,立刻打一個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