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零小說
  2. 蓮花生大士虹身修道記 第一篇 蓮花王 第
  3. 蓮花生大士虹身修道記 第一篇 蓮花王 第十章 星命曆算了
明佑 作品

蓮花生大士虹身修道記 第一篇 蓮花王 第十章 星命曆算了

    

-

蓮花生大士虹身修道記第一篇蓮花王

第十章星命曆算了因緣

是誰想起

在宇宙中做無數的繁星

日子在日子中計量

在法界中算計著法界

說是誤了緣起還是

悟了緣起

蓮花王太子藉著達爾瑪王子的因緣,而來到了光明國,並且繼續在光明國的地方弘法。這時他碰到了一位釋迦族的仙人,名叫做色珠,他們兩人相談甚歡。色珠仙人對於種種天文、地理、陰陽五行的學問,乃至一切因緣曆算要法都能通達,此時蓮花王太子心想:“一個菩薩行者必須具備有佛法內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與聲明等,世出世間的一切學問,才能圓滿救度一切眾生。現在,我在佛法上已經通達,應當開始修學世間智慧了。”因此就問色珠仙人說:“色珠仙人,請問你所擅長的學問是什麼呢”

色珠仙人對這位年輕人十分的欣喜,於是就告訴他說:“蓮花王啊!我對於一切的曆算天文與因緣法要,乃至於整個宇宙運行的道理,陰陽五行之學都十分通達,這些知識我都全部具足。”

因此,蓮花王太子,他就籌思要禮請色珠仙人為師,學習這些世間智慧的悉地成就,因此就奉上了可觀的財物,作為拜師之禮,然後跟隨著色珠仙人,學習一切的因緣曆算、天文地理以及陰陽五行之學。

色珠仙人教導蓮花王太子學習因緣曆算。首先他介紹整個宇宙天體的運作,並且先從十二支開始學習。

在教授十二生肖的曆演算法時,色珠仙人教導蓮花王大子:“宇宙大地由陰陽的力量和合而成,如果我們以大地為陰性的力量,天為陽性的力量,那麼我們可以如此瞭解,即大地之母由於天神加持的緣故,兩者相會、陰陽和合,而開啟了混沌時間等宇宙萬象。這一切可以十二緣起支來觀察,並配合十二支象形動物的體性來瞭解。而混沌初始無明由鼠年開始,轉動了整個時輪;接著行支的大牛具足的形象,以之示現為幻化身,那麼這就是所謂的行牛年。

“當陰陽相遇和合,而孕育在未住母胎之前,這就是一如在虎般的意識,識虎年就是從此開始了。入胎的叮候,兩耳具足聳起,宛如名色相會一般的兔年從此開始。誕生時宛如從虛空中發出聲音,是如幻因緣現前亦是實有實具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作用,使我們了知六入的龍年從此開始。我們出生時,全身宛如由龍王吐水來洗浴,身體的觸覺從此而開始,觸蛇年就從此肇始了。當我們如同乘坐著金色的鵝王一般淩空體受,我們的體受,現前受馬年就從此開始。

“如同天仙奉獻酸羊奶一般,使我們貪著喜愛,而愛羊年也從此開始了。如同毗舍離的猴子獻蜂蜜供養給佛陀一般;毗舍離的群猴歡喜取著,則執取一切物品的取猴年,就從此肇始了。如同鳥王大鵬的爪上抓著蛇一般,現前掌有,有雞年就此開始了。如同在貢嘎熱地方的狗群,聽聞佛陀說法聆聽佛語一般,現前出生的生狗年,就從此肇始了。

“而九頭鐵豬,互相奔騰競賽,最後終將進入老死的境界,老死的豬年就由此開始了。

“這是善巧使用十二緣起與十二獸的譬喻,來讓我們了悟時輪動轉的方便,希望你不要隻了悟這些表相的象征,更要瞭解時輪無常的密意與作用。”

色珠仙人先將最根本的曆算因緣譬喻,告訴蓮花王太子,使他方便總持思維其意旨,接著,他更深入解說曆算因緣的密義:“佛陀對生命界在宇宙中無常意識之流,有所謂十二緣起的教化。所有一切的時間都安住在我們的意識之中,我們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病苦,因緣如實地體解,就親見了時輪的無常動相。

“眾生輪迴於六道之間,這十二支讓我們配屬這十二相的體性譬喻。法界眾生有千千萬萬,但配屬著十二種生肖,使我們能總持時空因緣的特性,易於數計。

“而一切的曆算在佛法中是十分深遠的,這樣我們才能圓成佛法與世法的相應。其中有所謂小乘佛法的曆算,另外在《華嚴經》與《方廣大莊嚴經》等當中,都有曆算的宣說。而戒律相關的經典,由於與日常生活相應,也有曆算,更有屬於有部屬相的,以及配屬外相的曆法算數。

“另外《般若經》中的常啼菩薩,曾傳下種種的曆演算法要;也有密教續部經典所傳下的曆演算法要等。而《涅槃經》經中也有關於喪葬、卜筮、風水等對治世間的方法,讓我們在從事任何的商業貿易,甚至婚姻節慶等等事情時,可以經由吉祥卜算,得到良好的因緣。但是這一切隻是度眾的方便,絕不能以此作為究竟。

“時間之輪的轉動是不可思議的。現前世間的一切因緣,所有外相法界都是在時輪當中,無常地輪轉不息。為了幫助眾生,你必須努力地將這些曆法、算術經典,如實通達。”

色珠仙人如此地教誨著。

此時,蓮花王太子就請問道:“十二緣起轉動時輪的喻義,真是十分深遠難得。那麼為何又要配合十二時獸的屬性來宣說呢”

色珠仙人回答說:

“蓮花王!這十二生肖的生起,其實都有極為深密的因緣相應,在《大方等大集經》中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善觀這個世界,我們會發現在我們娑婆世界中的閻浮提洲外,南方的海中有琉璃山,名之為潮山,高約數千公尺,具有種種妙寶。山上有寶窟名為種種色寶窟,是往昔菩薩所住之處。在這一區域中有十餘裡縱廣,有一條毒蛇在其中安住,修習聲聞的慈心三昧;複有一窟名為無死寶窟,縱廣高下亦複如此,過去也是菩薩所住之處,其中有一匹馬也在此修習聲聞慈心三昧;複有一窟名為善住寶窟,縱廣高下亦複如此,亦是菩薩往昔所住之處,中有一匹羊修習聲聞慈心三昧。此山上的樹神名為無勝,又有空行羅刹女名為善行,他們各有五百眷屬圍繞修行,這二位女人時常共同供養這三隻修行神獸。

“蓮花王!在閻浮提州外,南方海中有一座頗梨山,高度亦有數千公尺,其山上有寶窟,名為上色寶窟,縱廣高下亦如前述,也是菩薩往昔所之住處,窟中住有一隻獼猴修習聲聞慈心三昧;複有一窟名為誓願寶窟,縱廣高下亦複如此,也是菩薩往昔所住之處,中有一隻雞修習聲聞慈心三昧;複有一座寶窟名誓願寶窟,縱廣高下亦複如是,也是菩薩之往昔所住之處,中有一隻犬修習聲聞慈心。其山上有火神,也有空行羅刹女,名為眼見,各自領有五百眷屬圍繞修行,這二位女人恒常共同供養如是三隻修行神鳥神獸。

蓮花王!閻浮提外,南方海中有一座銀山,名為菩提月,高有數千公尺,中有一座寶窟名為金剛寶窟,縱廣高下亦又如上述,也是菩薩往昔所住之處,其中有一隻神豬修習聲聞慈心三昧;複有一窟名為香功德窟,縱廣高下亦複如此,也是菩薩往昔所住之處,中有一隻神鼠修習聲聞慈心三昧;複有一窟名為高功德寶窟,縱廣高下亦複如是,亦是菩薩往昔所住之處,中有一條神牛,修習聲聞慈心三昧。山上有風神名為動風,有空行羅刹女名為天護,她們各自領有五百眷屬圍繞,這二位女人時常供養如是三隻神獸。

“蓮花王!閻浮提外,南方海中有一座金山,名為功德相,高有數千公尺,中有一座寶窟名為明星寶窟,縱廣高下亦複如是,也是菩薩往昔所住處,其中有一隻獅子修習聲聞慈心三昧;複有一寶窟名為淨道寶窟,縱廣高下亦複如是,亦是菩薩往昔所住處,其中有一兔子修習聲聞慈心三昧;複有一寶窟名為喜樂寶窟,縱廣高下亦複如是,亦是菩薩往昔所住處,中有一條龍修習聲聞慈心三昧。山有水神名為水天,有空行羅刹女名為修慚愧,各自領有五百眷屬圍繞修行,這二位女人恒常上供養如是三隻神獸。

“這十二神獸晝夜恒常遊行閻浮提州之內,天人大眾都十分的恭敬。它們於功德成就之後,在諸佛之前發起深重的誓願,在一日一夜之中常令一隻神獸遊行教化人間,其餘十一獸安住修慈心,乃以一月為計、一歲為計周而複始。如七月一日神鼠初始遊行,如是乃至窮儘曆時十二月,乃至十二歲,亦複如是,這是為了恒常調伏眾生的緣故。所以此國土之中多具足功德,乃至畜生也能教化眾生,演說無上菩提之道。因此他方世界的諸菩薩等,時常恭敬此佛世界。”

蓮花王太子就問道:“我如何現觀這十二神獸呢!如何使它們幫助我教化眾生”

色珠仙人回答說:“你隻要持誦真言:

莎波利波遮修羅修搜婆莎彌希邏莎po邏牟莎邏莎牟莎邏私邏婆邏娑頻婆思邏莎popo邏娑陀摩盧遮那羅娑富囊挫蘭嗬邏娑首陀盧遮那邏娑婆摩摩邏娑比摩盧遮那呿伽薩顛摩邏娑阿利耶盧遮那耨耨比摩牟婆羅嗬芒po嗬邏私□□阿由比目猛牟尼邏提致洞莎嗬

“然後安住十五日,並且於山上見到新月之像;這時,則能如實知見十二神獸。見到之後,一切所願隨意即得成就。蓮花王!如果能如此修行,即得眼見十二神獸。”

蓮花王太子現觀十二獸,了悟世間的種種因緣,心中思維:“世間悉地還是十分重要的,將成為我度化眾生的方便啊!”所以更加努力地修學印度的天文曆法。

一日,色珠仙人向他開示說:“天文曆法亦稱為宿曜明。古仙人為了區分日月天體的運行,時常以現觀的星宿為標準,而區彆天空的分野,其中建立了二十八宿、十二宮與七曜的分彆。其中以建卯為歲首,以星宿名標誌月名,所以有角月(正月)時在春分,更有氏月(二月),心月(三月),箕月(四月),女月(五月),室月(六月),婁月(七月),昴月(八月),觜月(九月),兔月(十月),星月(十一月),翼月(十二月)。

一日之內共有六時,晝三時夜亦三時。晝間三時,分為朝日、日中、黃昏;夜三時分為初夜、中夜、後夜,這是正統的曆算分法。

“但是世俗之間時常為八時區分,而吉祥那爛陀寺也依照世俗的時製分為八時。

“另外每月的前半月為‘黑分’,指十六日至晦日;後半月為‘白分’,為初一至十五日。

“一月之初始,是自滿月的翌日起算,至下次滿月之間稱為一月。月名的建立,即從滿月時出現的星宿而設。前半月指自滿月至新月之十五日間,是為黑分,或作黑月;後半月指新月至滿月間之十五日,稱白分,或作白月。一年之中有十二個月,分為六節或二行。並以春分為歲首,由此至秋分日之運行為北行;秋分至春分日之運行為南行。

“此中七曜即日、月、火、水、木、金、土等七星。《宿曜經》捲上記載:七曜之精昇天,放射光芒,其靈則降下,司人間之善惡吉凶。這七者即:一、日精為太陽,二、月精為太陰,三、火精為熒惑,四、水精為辰星,五、木精為歲星,六、金精為太白,七、土精為鎮星。以上七曜,再加上羅睺與計都等二蝕星,則稱為九執或九曜。而執曜則為九執七曜之略稱。祭供七曜之修法,則稱之為七曜供。

“蓮花王太子啊!我所告訴你的這些因緣曆法,除了要了知其中的密義之外,你更應善自修持與一切曜星護法神獸相應,因為他們未來將護持你的教法,並且成為你最親近的護法。像羅睺阿修羅曜星,將成為你最重要的世間護法。”

連花王太子一日向色珠仙人詢問道:“一個菩薩行者,如何分彆外道的因緣曆算、風水、卜噬與佛法大悲心救度眾生,所示現的方便之差彆呢”

色珠仙人回答說:“蓮花王太子!在《大般涅槃經》中開示道:“如果有人說:‘菩薩為了要供養天神的緣故而進入天祠神殿,即所謂的梵天、大自在天、韋陀天、迦旃延天等天神的神殿,之所以進入此天祠神殿的緣故,乃是為了要調伏諸天人的緣故,所以進入。若不是為了此因,則是無有是處的。

如果說菩薩不能觀察外道的邪論,了知其威儀、文章、伎藝,而使仆役相互鬥諍不能和合;而且不為一切男女、國王、大臣之所恭敬,又不了知使大眾和合的各種妙藥。而且主張不知的緣故所以名為如來,能如實了知者是邪見之輩。而且又說如來於怨親中其心平等,所以如果以刀割如來及以妙香塗如來身,此二人不會生起增益減損的心;因為能處於其中,所以名為如來。’以上這樣主張的如來經律,當知皆是諸魔所說的話,不是正理。

“如果有人說:‘菩薩如是示現進入天祠,能修習外道法,示現了知威儀禮節,能夠解悟一切的文章伎藝,示現趣入書堂具足技巧之處,能夠善巧和合仆役之間的鬥諍;在大眾中無論童男童女、後宮妃後、人民長者,婆羅門等、王及大臣,及貧窮人士之中,都能最尊最上,而且更為這些人所恭敬,能自在示現如是等事;雖然身處這些外道諸見,能不生愛著心,猶如蓮花不愛塵垢一般,為了度脫一切眾生的緣故,善行如是種種方便,隨順世法。’如此的經律,當知即是如來所說。如果隨順諸魔所說的人,是魔眷屬;如果能隨順佛陀所說者,即是大菩薩。

“所以,我們應當知道,如果為了救度一切眾生,菩薩可以修學一切的世法,但必須心中毫無染著。佛法與外道的差彆就在於此,如果不通達究竟的佛法,就會畫地自限,徒然障礙了佛道啊!更如同《華嚴經》中所說:

‘佛子啊!一位菩薩摩訶薩為了利益眾生,所有世間的技藝無不加以學習,也就是:文字、算數、圖書、印璽。對於地、水、火、風種種諸論,也無不通達。又精通醫藥,善於治療種種疾病,不管是顛狂、身乾體消、被鬼魅所纏、被蠱毒所害,都能完全斷除。又擅長文筆、讚詠、歌舞、戲笑、談說。又熟悉建築園藝,對於佈置國城、村邑、宮宅、園苑、泉流、陂池、草樹、花葯,都做得恰到好處。

‘他又知道金、銀、摩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等等寶藏的出處,並且讓人善加開采。他又善於觀察日月、星宿、鳥鳴、地震、夜夢吉凶、身相好壞等,冇有一處錯謬。他執持戒律入於禪定,具足大禪通力與四無量心,又具足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等四無色處,以及具足其餘一切世間之事;不管是世間法或出世間法,隻要不會損惱眾生,能夠利益眾生的,他都完全開示,使他們能夠漸漸安住於無上佛法。’

“蓮花王!學習一切星宿命相之術,應當了知這隻是度眾方便,並非圓滿實相;雖然能夠掌握一部分因緣,但終是不究竟。”

這時的蓮花王太子完全了悟分彆佛法與外道對於世法的真實意旨。他以大悲菩提妙心,努力地修學這些天文、星宿、曆算,完全通達佛法的要義。

在不斷精進地努力學習當中,有一日在如幻的三昧禪觀中,佛陀現前加持,使他證入了《大方等大集經》中的微妙境界。在如幻的現觀中,他親見了佛陀對雪山光味仙人開示,有關星宿命相的究竟要義,並在此開示中完全了悟了光味仙人的星相妙學。

在禪觀中蓮花王太子見到,雪山上的光味仙人與其弟子在一座大城的西門下。光味仙人在見到了佛身之後,以為是仙人的妙像,應當為無量眾生所供養,所以就說:“如果這個人真是大仙人的話,應當堪受世間人天的供養,保以故呢因為具足圓滿的福德相的緣故。我如何才能了知到底是他偉大還是我偉大我現在應當趣前訊問他的生姓、受持的經書與出家多久等等問題。”

於是光味仙人即趣向佛所,告訴弟子摩納說:“這位仙人具足德相成就,可知必然十分聰明、睿哲,能解悟深義,你們應當至心生信。如我所見到的相書記載,這人必定能夠宣說無上之道,他必定能夠令我等度脫生死大河。”他的五百弟子同聲稱歎:“善哉!善哉!正如師父所言一般。”

於是,光味仙人就與五百弟子前後圍繞,來到佛所,向佛陀問道:“請問您到底是誰”

佛說:“是婆羅門。”

光味又問:“您的種姓為何”

佛答言:“我姓瞿曇。”

又問:“您受持何戒法”

佛答言:“我接受三戒。”

又問:“您修集何種法行”

佛答言:“我修習三究妙行。”

又問:“出家已來,有多久了”

佛答言:“如同具足大智之時。”

又問:“您是否讀誦星宿等書”

佛答言:“你現在讀誦,得到何等利益”

光味複說:“我用此法來教化眾生,受到我的教化的人,會多獻供養。”

佛說:“你是否了知此書,能否超越生老病死的境界”

光味又問:“瞿曇佛陀!生老病死如何可斷呢”

佛言:“你若不能正斷生老病死的話,何必讀誦這些星宿命書呢”

光味又說:“瞿曇佛陀!您如果不知道星宿命相之書,那為什麼您的身上有各種星宿現行的標幟如果我所了知無誤的話,瞿曇佛陀!您一定完全通達星宿眾相的究竟。”

佛問說:“那什麼叫做星宿道呢”

光味答說:“星宿道就是所謂二十八宿與日月隨行運轉,而一切眾生的生年日月歲都有完全的係屬,所以能夠卜算其軌跡命運。瞿曇佛陀!一切的星宿的軌跡主要有四分。東方有七宿,就是角、亢、氐、房、心、尾、箕七星宿。如果人的生日,屬於角星者,那麼他的口闊將為四指,額廣亦是如此;身體的右邊,多生黑痣,痣上都有長毛;此人多財富貴,額頭廣闊,聰明多智,而隨從眷屬極多,其命約為八十歲。在四十歲時受到衰苦之禍,長子不能長壽,身體的衰患在於火相。瞿曇佛陀!屬於角星的人大都有如是命相。……

“最後屬於壁星的人,多是雄猛多力,尊榮富貴,有廣大名稱,而眷屬增長,卻不宜父母,極為長壽。他們名聞無量,樂法出家,尊敬受法之人,聰明多智,善巧瞭解世事。瞿曇佛陀!屬於北方星等有如是命相。如果有通達這些命相的人,能夠到達彼岸得大智慧。”

光味仙人解說了東、西、南、北各七宿,共有二十八宿的命相。

佛陀聽了之後就說道:“眾生愚癡暗行,執著於顛倒妄相,被煩惱所繫縛,所以完全相信追逐這些星宿書籍,而不知道這隻是方便而已。仙人!星宿雖然有其因緣相貌;但是也出生牛馬狗豬啊!也有同屬一星出生的人,卻有貧賤貴富的差彆,所以我了知這是不定之法,還是要觀察因緣眾相的。仙人!你雖然證得禪定,但要瞭解,我是一切大智之人,你為什麼不問我解脫因緣的妙義,反而問我這些事呢”

光味又說:“您現在現身如世間人無異,但是又與仙人無彆。我真的不知道您到底是天、仙或龍、鬼您的聲音宛如梵音,色相宛如古仙。我從往昔以來,未曾見聞如此的色相,如此的事業,是故現在請問:您到底是誰,係屬於誰,姓氏為何等,宣說何事希望您為我廣說,我當聽聞受持。”

這時,世尊就宣說偈頌:

若有學習著於相書,是人不能了知此後,

若有煩惱所縛著者,不得解脫常受苦難。

我今具足六大神通,是故名為大婆羅門,

六波羅蜜是我體性,以六和敬調和諸根。

我以受持三種戒法,行空無相三解脫門,

往昔初發大菩提心,爾時得名廣大出家。

我都不覺有一法相,是故不說星宿命書,

法無眾生亦無壽命,是故演說無我清淨。

已度三受三行彼岸,斷絕諸根故無有相,

我已真實了知諸法,是故獲得廣大寂靜。

若無掛礙宛如虛空,雖行菩提不著學法。

修集禁戒大忍辱行,即得無相廣大智慧,

若不覺業欣求果報,如法不轉得證菩提。

心不貪著一切五陰,亦複不觀於此於彼。

又不覺知有菩提邊,是能速得大菩提道。

無有相貌亦無想念,於一切法無所覺觀,

亦不貪著於一切法,即能獲得一切正覺。

若有修集清淨梵行,是人得名大婆羅門。

觀察諸法宛如虛空,是人即得名為大覺。

佛陀世尊說完這個偈誦之後,光味仙人及諸眷屬都親見瞭如來本生的境界,見到如來本生境界之後,由於過去善根顯現,並受佛陀加持,即各自獲得寶幢三昧。得此三昧之後,能夠普遍觀察一切三昧,所以名為幢;於一切三昧中得到自在,遊戲證入一切三昧境界,是故名為寶幢三昧。”

在這一刹那間,蓮花王太子也同證殊勝的寶幢三昧。此時遍觀法界宛如星塵,一切法界星宿因緣也熾然現起;顯示這一切法界星宿的外相、內相、密相及法性相,能自在了悟一切眾生、法界因緣、宿世及未來因緣。

如此證知一切法界的無限甚深緣起,天上星宿也次第明朗顯現。繁星遍空光華閃耀,令人心生無量莊嚴。而星曜神眾護法也隨緣示現,向蓮花王太子稽首頂禮,誓護其法。

這時,蓮花王太子,又現觀到光味仙人合掌恭敬,手持微妙寶華滿布其手掬起供佛,而說偈讚佛:

如來成就無量功德,猶如大海遍水彌滿,

功德光明甚深微妙,悉照三千大千世界。

勇猛精進廣大智慧,出勝一切諸眾生等,

具足大慈大悲妙心,是故我禮無上至尊。

如來永斷一切煩惱,故我稽首大仙之師,

清淨金色戒律光明,我今禮敬於大佛日。

能乾眾生一切煩惱,能說真實大菩提行,

能壞一切大煩惱山,轉於無上正法之輪。

今我修於菩提正道,為得無量廣大智慧,

如來具足一切妙相,願記我等得菩提時。

我當雲何斷除煩惱,度脫一切苦難眾生,

演於真實正真佛道,平等猶如十方諸佛。

光味仙人說完了偈頌之後,身形漸漸化成了透明的水晶一般明亮,更宛如明亮的彩虹般,碎入了虛空,化成點點繁星。

佛陀更早已幻入了無相的寂光法性之中。虛空中明朗空透的聲音,隨著星光響起,向蓮花王太子說道:“這就是法界眾相的甚深因緣,星相曆算的究竟密義,法界與心平等不二,你已完全了悟了吧!”

蓮花王太子自心如大海印相一般,了悟了法界甚深的秘義,而寂然安住在三昧境界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