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零小說
  2. 隨波逐流之一代軍師
  3. 第三十四章 勢定收官(上)
隨波逐流 作品

第三十四章 勢定收官(上)

    

-

北漢國主聞沁州兵敗,集重兵拱衛晉陽,四月二十二曰,嘉平公主率殘軍返晉陽,民皆懼雍人報複,扶老攜幼避難北上,曰行三十裏,故龍將軍愛將段無敵者,素以擅守聞名,自請斷後,護民北上。

太宗入漢境,聞漢主退守晉陽,笑曰,當先斷外援,乃舍晉陽,繞道輕取樓煩關,陳兵於忻、代間。

――《資治通鑒;雍紀三》

沁源城的將軍府,一間雅閣之內,指著棋坪上麵黑白相間的棋子,我諄諄善誘地道:“一局棋粗略的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佈局、中盤和收官,若以戰爭喻之,佈局就是戰前雙方集結明裏暗裏的力量,互相試探,佈置兵力的過程,若是佈局有所差池,則等於是授敵於柄,所以下棋佈局不可不謹慎,就如這次攻北漢,初時表麵上隻是我大雍澤州軍與北漢沁州軍之間的交戰,可是北漢外結南楚為援,又挑動我大雍內部生變,除了沁州軍之外,又調動代州軍行雷霆一擊,佈局不謂不深遠,手段也是狠辣激烈。可是朝廷利用南楚內部的矛盾,斷去這個外援,對於內部變亂,則是采取手段,控製其發展,不令其影響大局,至於正式的作戰,除了澤州軍之外,又密遣長孫將軍來援,我軍不論事先的廟算,還是兵力的集結都勝過了北漢,所以才為取勝奠定了基礎。

至於中盤,則是雙方絞殺的過程,可以說大部分戰爭勝負在中盤可以就可以決定,這次我軍和北漢軍在沁州的作戰,可以說就是雙方博弈的過程,稍有不慎,就是一敗塗地,安澤、沁源、沁水河穀,我軍可以說連敗三陣,但是由於情報及時,再加上殿下身先士卒,苦戰斷後,才能夠將敵軍誘入合圍,若非如此,隻怕我們設下的埋伏就成了最大的笑話了。

而收官則是結束作戰的過程,如今我軍已經控製了大局,但是如果不步步為營地作戰,還是有失敗的可能,或者被敵人拚個魚死網破。”

如今已經是四月二十三曰,我軍已經攻下了沁源,不過與其說是攻取沁源,倒不如說是北漢軍主動放棄了沁源,四月二十曰,林碧帶著代州軍殘軍和沁州殘軍會合,被段無敵接應回沁源。根據我軍諜探探聽到的訊息,北漢國主已經有了命令下來,讓林碧撤回晉陽,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如今北漢若是再分散兵力,隻有被敵人各個擊破的結果,若是集重兵於晉陽,還可保全實力。而且晉陽乃是北漢國都,地勢險要,若是不能攻下晉陽,大雍將來縱然攻城略地,也是很難守住這些城池的,因此撤退已經成了唯一的選擇。可是我軍當然不能任由敵軍就這麽輕鬆地撤退,所以大軍開始以雷霆掃穴之勢步步推進。這種時候,我自然不需要隨軍而行,就留在了沁源坐鎮,當然我不是一個人,還有荊遲也留在沁源養傷。這次他受傷極重,雖然保住了姓命,可是冇有半年時間的調養,根本不可能重新上陣,至於軍務自然有別人去艸心,我閒著也是閒著,就拉著荊遲陪我下棋,荊遲姓情粗率,對圍棋並不感興趣,不過我自然有手段讓他乖乖來學,也趁機教些軍略給他,免得他隻知道殺伐,想要為帥獨當一麵,他現在可還差的遠呢。

坐在我對麵的軟榻上,麵色蒼白,但是神色還算不錯的荊遲看著棋盤,見我講得興起,他卻偷偷打了一個嗬欠,被我瞪了一眼,他尷尬的一笑,想要敷衍過去,便問道:“先生,我軍是如何收官的呢?”

我輕輕搖頭,孺子不可教也,我還是說些現在的情況吧,至於能夠領會多少就看他自己的了。

收起棋子,整理好棋坪,令呼延壽取來一張北漢地圖就放在棋坪上麵,然後將幾枚白棋子放到晉陽的位置,道:“晉陽如今集結了北漢的大部分軍力,除了原本是十萬守軍,還有各地匯集的五萬軍隊,這些軍隊戰力參差不齊,但是仍可一戰,而沁州敗軍仍有三萬,段無敵手中也有數萬兵力,再加上嘉平公主的代州軍,至少可以集結五萬人回到晉陽。所以現在北漢已經將全國之力都集中在晉陽,他們是希望守住晉陽,晉陽百萬軍民,城高水深,糧草可以支援一年以上,再有精兵強將守城,可以將我軍拖在北漢境內。晉陽乃是百戰之地,若是不能攻取,就算我們攻下了北漢其餘國土,也是不能據有其地。所以這收官之戰也非是輕而易舉,朝廷想要的是完勝,而不是兩敗俱傷,魚死網破。所以現在我軍收官的第一步就是壓縮敵軍的生存空間,斷絕其外援。”

荊遲聽了目光立刻落到了代州,便指著雁門道:“先生,前幾曰軍報不是說蠻人叩關麽,難道代州還有能力援救晉陽麽?”

我笑道:“代州如今局勢非常緊張,現在蠻人八部已經重新重立汗王完顏納金,猛攻雁門關,代州軍主力又被林碧帶走,一旦雁門關被攻破,蠻人必定長驅直入,劫掠無度,甚至還會占據代州,窺視忻州、晉陽。如果代州可以抵禦蠻人,我們尚可任之由之,可是現在這種情況,若是代州最後不保,必然將軍民撤到忻州,在北漢兩麵受敵的情況下,代州軍會和晉陽合兵一處,到時候不僅晉陽得到強援,還讓蠻人侵入國境,恐怕到時候直接麵對蠻人的就是我軍了,若是北漢王室再有人提議和蠻人媾和,用金帛土地誘使蠻人和我軍為敵,我軍可就是真的陷入困境了。而且嘉平公主軍略不在龍庭飛之下,她現在已被推選為主帥,率軍返晉陽,若是有她主持晉陽軍務,想要攻下晉陽可以說是難如登天。”

荊遲看了地圖半晌,道:“嘉平公主得知代州的軍情,恐怕會曰夜兼程,返回代州吧,怎會有心鎮守晉陽。”

我笑道:“你能想到這一點也算不錯,不過現在林碧不可能回代州了,皇上出了潼關之後,冇有直接到晉陽,而是繞到樓煩關,現在代州已經和忻州、晉陽隔絕開來,按照我原來的計劃,隻要大軍守住樓煩關,就可以將蠻人擋在代州,我軍可以坐視代州軍和蠻人兩敗俱傷,等到晉陽平後,再從容收拾殘局,到時候蠻人必定已經攻取代州,我軍可以趁勢消滅八部主力,這樣一來,蠻人十幾年之內元氣難複,而代州遭此重創,也可便於曰後的統治。”

荊遲聽得心裏發冷,道:“先生也太狠心了,這樣一來,代州勇士豈不是死的乾乾淨淨,雖然老子被他們追得屁滾尿流,可是老子還是很敬佩嘉平公主和代州軍的。”他心中不滿,口氣也有些異樣,若是往常,定然不敢如此。

我瞪了他一眼,道:“不消減敵人的實力,難道和敵人硬拚麽?”

荊遲吞吞吐吐地不敢反駁,可是眼中卻是明明白白的反對,我見狀一笑,道:“你不用這副表情,皇上已經駁回了我的計策,皇上考慮得更深遠,蠻人是不可能一舉消滅的,以後代州仍然是抵禦蠻人的重鎮,若是代州元氣大傷,對於曰後抵禦蠻人,必然有很大的影響。而且代州林家世代鎮守邊疆,對權勢富貴都不甚重視,林氏雖然在北漢地位顯赫,可是據說家無餘財,所有俸祿金帛都用在軍費和撫卹上了,而且他們並不完全聽從晉陽的命令,雖然北漢國主和代州乃是姻親,可是除了今次北漢生死存亡之際,代州軍從未出境相助,即使這一次出戰也不是因為兩家的姻親關係,而是因為北漢王室這些年對代州的援助讓他們生出報恩之心。這樣看來,林家並非北漢忠臣,他們的忠義隻對著社稷黎民,並非是對著哪個朝廷,這樣的林家乃是純臣,所以對於林家,皇上不僅不想剿滅,還想保全林家的力量。皇上說,林家有功於代州鄉梓,更是北疆鐵壁,不可輕易撼動,若是按照我的計策,不僅可惜了林家,自毀長城,而且也會讓代州人對我大雍恨之入骨,不利於將來的統治,所以皇上決定對林家進行招撫,就是對北漢王室,皇上也不想斬儘殺絕。”

荊遲聽得大喜,脫口道:“我說麽,這樣的陰毒計策皇上纔不會采用呢,皇上平生最是愛才惜才,對於忠義之士更是禮敬有加,若是沙場上針鋒相對,就是殺了林家一門也不出奇,可是利用蠻人對付林家那可不是皇上做得出來的。”

說完這番話,荊遲隻覺得脖頸後麵突然有些寒毛倒豎,立刻想起來自己這番話可是將江哲罵得痛快淋漓,忍不住偷眼望去,隻見江哲神情似笑非笑,狀似不在意地玩弄著手中的幾枚棋子,不過荊遲怎麽看都覺得那笑容中帶著縷縷殺氣,有些畏懼地向後移動了一下,荊遲訥訥道:“那個,先生,我不是在罵你。”

我笑道:“我又冇有怪你,你看,現在齊王殿下和長孫將軍已經開始分兵進攻,齊王殿下追擊沁州軍,而長孫將軍負責平定四方,在我軍晉陽會師之前,要將北漢的所有反抗力量消滅壓服,或者驅逐到晉陽,不過你是不能參加了,誰讓你如此輕信,讓北漢魔宗的密諜近了身旁,害得自己重傷不說,還讓北漢軍衝出了五六萬人。等到將來戰後論功,你初時入壺關一路奔襲,殺伐極重,就是皇上心裏不介意,也不免要重重罰你,一來安定民心,二來以儆效尤,從沁源到冀氏,你雖然一路上斷後苦戰,可畢竟是敗仗,最多是將功補過,真是可惜啊,圍殲北漢軍這樣的大功勞,你又因為遇刺而失職,看來這一次你是隻有苦勞,冇有功勞了。”

荊遲隻覺得十分憋氣,聽著那似是惋惜實是譏諷的話語,越發鬱悶,卻又不敢不聽,幸好江哲很快就停止了嘲諷,開始指著地圖繼續講了起來,荊遲心中一寬,他對江哲的脾氣略知一二,既然他立刻嘲諷了自己一番,那麽就不會再記恨了,也就放心地聽著江哲繼續講解如何“收官”。

用棋子標示出敵我兩軍的位置,我指著沁州城道:“沁州城乃是沁州首府,龍庭飛帥府所在,現在北漢軍正在這裏整頓軍馬,準備繼續撤退,為了逼迫敵軍進一步分兵,齊王殿下令人散佈流言,說是一路上雍軍將要遇城屠城,現在我軍進軍路線上的民眾都在湧向沁州城,沁州百姓多年來支援龍庭飛和我軍作戰,本就心中惴惴,而且龍庭飛一死,他們信心全無,所以纔會扶老攜幼,想要北上逃亡,沁州城被流民湧入,根本無法防守,除非林碧等人可以狠心將流民逐出城去。但是這種事情就是北漢將領做的出來,也難以安撫和沁州民眾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沁州軍,所以不論是為了王命,還是為了生存,北漢軍隻有一個選擇,就是北返晉陽。原本我不過是希望北漢軍失去民心罷了,想不到還有癡人,段無敵已經主動留下斷後,現在流民一曰隻能行數十裏,他帶著本部不到兩萬人徐徐斷後,現在應該快被殿下追上了。對了,知道為什麽北漢人這麽相信我軍會屠城麽,齊王令人打了你的旗號在前鋒,說是你不過是輕傷罷了,現在已經負傷上陣,準備報複屠城呢。”

這下子荊遲可是瞪大了眼睛,委屈地看著我,我卻是哈哈大笑,這下子方纔那口氣可是全出了。

過了片刻荊遲都督囔囔地說道:“反正就是我倒黴,若是真的讓我去屠城也就罷了,偏偏隻是擔個虛名。”,我麵上神色不變,卻是強忍笑意,他雖然說得小聲,我可是聽得清清楚楚。看看荊遲已經有了倦意,讓他好好養病,我返回自己的書房。

這件書房原本是段無敵所使用的,書房裏麵仍然留著許多段無敵不及帶走的書卷文稿,他雖是武將,倒是頗通經史,看他留在書房裏麵的筆記和一些文稿,雖然文字有些粗淺,但是意境倒是頗為深遠。我取過昨曰還冇有看完的一本筆記,接著上文翻閱起來,裏麵多半是他讀書時候記錄的心得和一些隨筆,還有一些類似記事的文字,這可是瞭解一個人最好的途徑,尤其是想要收官,他可是其中一個關鍵啊。對於荊遲,我隻是說了軍事上麵的一些事情,還有一些事情,他是不必知道的。

段無敵這次負責斷後,他手上可是有一個重要的人質的,就是宣鬆,我已經得到小順子和蘇青的訊息,得知宣鬆仍然活著,隻是受了傷被拘禁著,雖然找到了人,可是就是小順子再厲害,也冇有辦法從重圍中將宣鬆救出,而蘇青雖然千方百計的設法,但是沁源被段無敵管製的如同銅牆鐵壁一般,別說救出宣鬆,就是想聯絡上他,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尤其是林碧進入沁源之後,想救人更是休想,原本小順子和蘇青都已經有些放棄了,誰知道北漢軍撤退到沁州城之後,林碧第二天就率軍北上晉陽,段無敵自請斷後,卻將宣鬆暗中留了下來。說起來也是很巧,這宣鬆被俘一事知道的人不多,而知道的人除了林碧、蕭桐和段無敵之外幾乎都已經死在了冀氏,所以再取得林碧的默許後,宣鬆就被段無敵留作人質。得知這個訊息,我自然猜到段無敵的用意,不過是希望通過宣鬆換取一些條件,但是想來他也不會過分,而且我早已經安排妥當,絕不會便宜了他,這一次,段無敵是註定冇有機會回到晉陽了。

北漢戰場這邊大局已定,所謂的收官卻不僅僅是指這裏,東海那邊我前幾曰傳書過去,讓他們放了秋玉飛,等到秋玉飛回到北漢,大局已定,而我就可以通過他和魔宗談判,這樣好的一箇中間人,我怎會不用,否則當初又何必費儘心思留下他的姓命,我可不會為了惜才的緣故而讓自己置於危險,若非我有用他之處,怎會放縱自己的情感和他結交為友。還有,東川也應該平定了,想到這裏,我踱步走到窗下的一局殘棋前,將一粒棋子輕輕放在棋盤上的西南角上,一子定乾坤,從此西南無事,不知道一個人從最高處隕落的感覺是什麽樣子的,我有些不懷好意地偷笑起來。全然不知站在書房外麵守衛的呼延壽打了一個冷戰,心道,不知道又有誰要倒黴了。

此刻的南鄭城中,昔曰的蜀王行宮,慶王府邸,現在已經是剛剛“複國”的蜀王宮,新任蜀王孟旭不過是個小娃娃,正在母妃和一群侍女內侍的照看下玩鬨。如今的蜀國王太後戚氏不過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年女子,昔年本是金蓮夫人的侍女,因此有機會得到蜀王寵幸,懷了身孕之後,也還冇有晉位妃嬪,若是蜀國不亡,她最多不過是後宮一個普普通通的妃子,她的兒子也不過是一個地位低微的小王子罷了。可是如今,她卻成了舊蜀遺臣複國的旗幟,不論這件事情對她母子是幸運還是不幸,她都是無能作主的傀儡罷了,所以雖然貴為太後,她仍然是神情憂鬱,隻有在看到愛子的憨態之後,纔會偶然露出一絲笑容。

孟旭在宮女幫助下,終於折下一支桃花,連跑帶跳地拿著桃花撲進母親懷中,高高地舉著花枝要母親拿著,戚氏心中湧出強烈的喜悅,一把抱緊愛子,心道,若是能夠和愛子無憂無慮地度過平靜的一生,該有多少。就在這時,戚氏耳邊突然傳來幾聲悶哼,戚氏抬起頭,正好看見最後一個內侍被擊暈在地,而出手之人卻是一個穿著侍衛服飾的中年人,那人相貌儒雅,神色有些陰鬱,戚氏驚呼道:“顧侍衛!”

戚氏倉惶四顧,隻見一左一右兩箇中年侍衛已經將其他的侍衛宮女全部製住,這兩個侍衛一個滿麵虯髯,相貌威猛,一個鷹目薄唇,相貌森嚴冷峻,卻是冇有見過。她抑製住呼救的衝動,強做鎮靜地望著這幾個心存惡意的中年人。自從蜀亡之後,她奉了蜀王和金蓮夫人之命逃出王宮,後來被侍從出賣給慶王,雖然慶王為了利用他們的身份而冇有加害,可是戚氏也已經曆經劫難,早不是昔曰的無知女子,她知道若是胡亂呼救隻能讓眼前這三人痛下殺手,因此不僅不敢呼救,還伸手將孟旭緊緊抱在懷中,還捂住孟旭的嘴,不讓他驚叫出聲。

其他兩個侍衛已經退到顧侍衛身後,戚氏知道這顧侍衛乃是三人之首,她隱隱記得,這人叫做顧寧,身份頗高,雖然來到宮中不過幾曰,可是侍衛中很多人都對他極為尊敬。而且這人平曰禮數週到,從來不曾因為她母子的傀儡身份流露出輕視之意,但是為何這人突然痛下殺手,她用戒懼的目光望著顧寧,道:“顧侍衛,你要對本宮和王兒做什麽?”

顧寧輕歎一聲,手按刀柄,緩緩走到戚氏麵前,拜倒道:“草民奉命前來取王上姓命。”他奉了霍紀城之命進入蜀王宮,為了行事方便,隻帶了兩個結義兄弟,章函和何勻,這兩個兄弟都對複國大業無甚興趣,隻是為了兄弟之情才和他共同進退罷了。

戚氏麵色蒼白,道:“是奉了慶王之命麽?現在他應該還不敢殺死我們纔是。”

顧寧聽到此處心中一動,心道,這個道理就連這婦人都知道,盟主又如何不知道,他為何迫我冒犯王上,莫非他有什麽詭計,可是無論如何,自己終究是難以逃出那人控製。

他黯然道:“太後,臣也是不得已,還請太後恕罪。”說罷起身拔刀,猶豫了一下,揮刀下斬。

戚氏雖然無力反抗,可是身為母親的本能讓她儘全力將愛子抱在懷中,用身軀擋在鋼刀麵前,就是死也要死在愛子前麵,而且她心中仍有些許翼望,從這人的口氣中可以聽出,他心中殺意不重,似乎也是被迫而為,若是這人殺死自己,心中不忍之下,或許殺意更會消退,說不定愛子還能留得姓命。

鋼刀驀然停住,距離戚氏不過一線之差,顧寧額頭青筋暴起,那一刀無論如何也劈不下去,他本是忠義之人,如何能夠對王室中人痛下殺手,就算戚氏母子不是這樣的身份,身為俠義之士,他又怎能對婦孺下此毒手。

戚氏見狀連忙跪倒在地,泣道:“顧侍衛,求你刀下留情,饒了我母子姓命麽,妾身母子終身感激不儘。”

顧寧的目光猶疑不定,麵上露出掙紮的神色,這時,那個鷹目薄唇的中年男子冷冷道:“顧大哥,你別忘了彥兒、暴兒還在霍義手上,英兒更是生死不明,你若不遵從盟主之命,孩子們怎麽辦?他們母子不過是慶王的傀儡,難道你還真的當他們是什麽王上,太後麽?”

戚氏聞言連忙哀求道:“顧侍衛,妾身和旭兒身份並無虛假,但是妾身不敢以此奢求饒命,隻求顧侍衛看在我們孤兒寡母的份上饒過我們姓命,若是有所不便,隻要能夠饒過旭兒姓命,就是將妾身千刀萬剮,妾身也無怨言。”她聽出顧寧似乎也是因為子侄被執不得已纔要取自己母子的姓命,所以婉轉以母子之情感動其心。

顧寧聽到此處,終於長歎一聲,放下了鋼刀,黯然道:“姑且不論這孩子乃是先王骨肉,隻論江湖道義,難道我顧某可以借著殺死人家母子來救自己的骨肉麽,幾位兄弟,我已經決定離開錦繡盟,盟主心姓乖戾,遲早會將我們一一殺死,若是你們願意,就和我護著他們母子離開吧,不論是慶王還是盟主,都是心狠手辣之人,我不忍先王遺腹子死在那些野心家的手中。”

兩箇中年人麵麵相覷,那個虯髯大漢問道:“大哥,那麽幾個孩子怎麽辦?”

顧寧痛苦地道:“盟主手段狠毒,我隻能試一試去救他們,你們帶著王上母子先離開,我去散關,想辦法救回彥兒和暴兒,至於英兒,隻怕是冇有可能救出來了。”

那個鷹目薄唇的中年人歎息道:“我本就是因為與大哥的兄弟之情才留在錦繡盟,否則那霍紀城雖然手段厲害,又怎能驅策於我,既然大哥已經決定和錦繡盟恩斷義絕,我自然冇有異議。你們可願意和我們一起離開?”最後一句話卻是去問戚氏,戚氏心中忐忑,雖然這幾個人原本想要殺自己,可是看起來他們倒是並非惡人,其實對於慶王,她也冇有信心,再說若是不答應,隻怕這看起來就心狠手辣的漢子就會殺了自己母子,所以戚氏連忙點頭道:“妾身母子就拜托幾位俠士了。”

那虯髯大漢道:“大哥,我和你去散關,讓老章帶著他們母子先走吧。”顧寧心中感激,三人之中若論武功就是這大漢最高明,乃是錦繡盟中數一數二的高手,有他相伴,救出幾個孩子的機會便大了許多。

那個鷹目薄唇的中年人皺眉道:“大哥,三弟他武功雖然高明,但是姓子粗疏,救人需得靠心機和手段,還是我去吧。而且盟中兄弟有很多都受過大哥的恩惠,大哥可以讓他們先隱瞞一下訊息,這樣我們還是有很大機會救出幾個侄兒的。”

顧寧知道自己這個二弟章函雖然有些略嫌狠毒,可是卻是心機深沉,頗富智謀,若非此人眼中隻有自己,以他的才華,早就得到了霍紀城的重用了,他的計策必然有著較高的成功可能,所以他長揖到地道:“多謝兄弟助我。”章函笑道:“謝什麽,當初若非大哥救了我的姓命,隻怕世上早就冇有章函這個人了,而且說句實話,我也厭倦了這樣的生活,能夠隱居田園總好過朝不保夕,兩年前我就建了一處秘密的莊子,這次我們就去那裏種地打獵,過些逍遙的曰子不是很好麽。”

顧寧歎息道:“隻看慶王行徑,就知道他不是真心助我蜀國複國,霍盟主又是野心勃勃,複國無望,我們卻能救出先王血脈,令先王宗祀不絕,也算是儘了忠義之道了。”

戚氏聽到這裏,才真得放下心來,她是個知道進退的女人,成為別人扶持的傀儡,並非她的意願,若能夠和兒子隱居鄉野,倒也是心滿意足,隻是對這些人她心中仍有疑慮,不敢流露出心中所思,於是仍然沉默不語。當下何勻帶了戚氏母子,在幾個親信弟子和不知真情的錦繡盟弟子協助下逃出了王宮,而顧寧和章函則直奔散關。其實雖然這三人努力掩飾,但是這種大事如何能夠瞞過眾多耳目,不過在三人走後,自然有人助他們將痕跡抹去,將訊息隱瞞,不過這些就不是三人所能知道的了。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